文艺理论研究

2025, v.45;No.261(04) 53-6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Postdramatic Theatre在中国的接受误区——从斯丛狄和雷曼的戏剧理论说起
Receptional Misunderstandings of Postdramatic Theatre in China:Starting from the Drama-Theatre Theories of Peter Szondi and Hans-Thies Lehmann

丁盛

摘要(Abstract):

Postdramatic Theatre的译名之争以及“剧场”能否取代“戏剧”的讨论由雷曼引发,而其源头则在斯丛狄。他为研究现代drama而提出的“历史范畴”的drama概念是一个理想的戏剧范型,与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主义戏剧的实际情况不符。雷曼继承并拓展了斯丛狄的drama概念,从theatre的角度将人类戏剧划分成predrama、drama和postdrama三个历史阶段,这种分法同样不符合戏剧发展实际。一些学者全盘接受了斯丛狄的drama概念和雷曼的人类戏剧三段论,提出“前戏剧”“后戏剧”等新术语,并以“剧场”或“戏剧剧场”取代“戏剧”,在中文语境中造成了概念混乱。

关键词(KeyWords): 汉斯-蒂斯·雷曼;彼得·斯丛狄;后戏剧剧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丁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