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确;
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之一。美育在科技昌明和技术至上的时代是一种人才育成的平衡因素。美育的理论和认知自觉对提高美育实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试图在通过深入反思艺术教育的美育有效性,探索美育在艺术、自然和生活等更多领域展开的可能性,关注以美学为中心的基础理论与美育实践的逻辑互动关系,基于美育的特殊性思考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努力。
2024年04期 v.44;No.255 8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2 ] - 刘阳;
文学既具独异性又具伦理性,这两者之间容易给人以矛盾感的关系,需得到深入解题。通过与塞缪尔·韦伯近期的研究进行对话,可以找到较好的解开这道诗学难题的思路。理解独异的关键在于理解重复。韦伯将潜在的、不可能性意义上的“iterability”(潜重复性)区别于现实的、可能性意义上的“repetition”(可重复性),揭示出“iterability”(潜重复性)作为“repetition”(可重复性)的幽灵性残余,并非“可重复性”而是“潜重复性”。因此,独异作为潜能运动的差异不等于个体,尽管每每在一神认同范式作用下被等同于个体,而回避了死亡。独异也无法被普遍化,以致消融于物种的类。这两种重要区别,触及了如何看待个体性与普遍性等伦理关键问题。韦伯进而结合文学案例,论证“自免疫”中的回应与见证的责任,表明独异恰恰在潜重复性中获得了完善自身的伦理性,这种独异性伦理落实于动名词语言机制。文学伦理研究在今天的发展,由此便不能不考虑吸收文学独异研究的成果。
2024年04期 v.44;No.255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 施畅;
分心是注意力的错配,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性的后果之一。以克拉考尔、本雅明为代表的魏玛德国思想家将流动影像理解为连续不断的“视觉刺激”,观众以分心接受应对,但也因此无暇沉思;维利里奥及部分传媒经济研究者则将影像理解为源源不绝的“知觉供应”,认为加速供给的影像最终会造成受众专注力的匮乏,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激烈争夺和无情捕获。在影视产品极大丰裕、获取日趋便捷的今天,观众在观影时愈发漫不经心,对剧情推进缓慢、感官刺激不足的影视作品往往缺乏耐心,且愈发频繁地选择倍速播放、影视速读等方式来“加速”观影。观影加速令观众沉思不再,解说泛滥令影视作品日趋浅薄,分心成瘾的我们正日益迎来一个体验丰富而经验匮乏的观影时代。
2024年04期 v.44;No.255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0 ] - 谢诗思;
电影注意是观众与电影相遇之后所形成的意识聚焦。在观影活动中,电影被观众意向性地建构起来,因而电影是它在观众意识的显现,可称之为“观众-电影”。电影注意试图运用现象学原理来还原电影的意识结构,恢复观众的主体地位,从而揭示电影的本质,即观众与电影的意向性连接。电影注意先于其他意识,先有电影注意,然后才有观影的其他意识活动;电影注意内在于电影感知,具有意识活动的基本结构,是综合性的感知形式,反映着观众与电影的交互关系。总之,电影注意试图为电影向观众意识的显现提供整体的、原理性的诠释,从观影意识活动的维度为电影本体和发生学问题带来新的认知路径。
2024年04期 v.44;No.255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5 ] - 陶金;
文学阐释在德里达的思想中起着落实解构策略、开拓解构维度的作用。德里达在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挖掘了戏剧中的多个时间意外性(contretemps)的场景,通过时间、专名、反讽这几个向度围绕“时间意外性”展开了精彩的阐释,并以三个不同的裂缝回答了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条件这一问题。德里达的阐释在时间维度上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裂缝,在专名维度上讨论了专名与承担者间的裂缝,在反讽维度上讨论了有限与无限的裂缝。这三个维度事实上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对“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
2024年04期 v.44;No.255 13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4 ] - 时嘉琪;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小说与儒教文化圈的史传文体融合而形成了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亚文类。此类小说多以域外史事为背景,以小说的虚构技法补苴历史细节。日人矢野文雄的《经国美谈》及其中文译本、戏曲改编本,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是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代表。深析二文,可见出这类政治小说的文体价值。文中的虚构片段能够印证近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实情,呈现希腊古史在近代东亚传播时被编织入现代民族国家构想的过程。
2024年04期 v.44;No.255 14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 李雨轩;
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共同提出的“爱的政治概念”,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确立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爱的政治概念”的核心是一种新的主体性,一种独异性的主体性,这是两人继承启蒙遗产,吸取后现代主义理论资源而创造的新主体性。正是它为“爱”提供动力,也为“爱的政治概念”提供保证。但作为一种理论建构,“爱的政治概念”至少存在三个明显的局限:其一,虽然试图将爱与力相结合,但爱与力的结合并不是有机的;其二,这一理论未能有效处理“诸众”内部的矛盾冲突;其三,这一理论有将“爱”本体化之嫌。
2024年04期 v.44;No.255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 吴欣;
正如卡萨诺瓦将“世界文学空间”称作一种“迂回”,本文对卡萨诺瓦其人其作的概述,对“世界文学共和国”的问题语境的追溯,同样是在迂回。这看似无关紧要,却为理解卡萨诺瓦的《世界文学共和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参照。在此基础上,借助“世界”视角重新考察世界文学共和国这一概念,可以发现卡萨诺瓦的共和国既继承了文学共和国的跨国传统,又在新的语境中实践着其跨历史性和话语多样性原则。~((1))世界视域下的世界文学共和国,不仅突破了文学共和国以往作为理想共同体的局限,更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关系网中衍生出多义内涵:它首先是一个不可见却实际存在的文学世界,也是一种新的世界文学研究方法——借助空间的设想、世界的视阈、文学内外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国际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最后,这种描述过程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部国际文学史。
2024年04期 v.44;No.255 16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4 ]
-
<正>《文艺理论研究》是一本建立在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基础上的学术期刊。本刊欢迎文艺理论、批评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来稿。来稿要求未在其他刊物、书籍和网络等媒体上公开发表过,内容希望有问题意识,在学科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深入、创新。行文要求清晰明白,有观点,有材料,有论证,用自己的语言,谈真实的见解。所有来稿请参照以下约定,如您稍加注意,则可减轻日后编辑的工作量,亦可避免稿件在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反复修改,我编辑部工作人员将不胜感激。
2024年04期 v.44;No.2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正>《到世界去:徐则臣小说及其时代》作者:李徽昭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徐则臣小说在个体、时代与世界之间迂回往还,是一代人精神震颤的审美结晶。《到世界去:徐则臣小说及其时代》以徐则臣小说为中心,既宏观阐释其跨越代际的世界性、世界意识,发掘女性与知识分子形象的多重意指,也从意象视角对船意象与食物书写进行微观透视,进而考察徐则臣诸多重要文本,归纳其不同的时代表征,并由对话访谈呈现其个人经历、文学观念与时代认知。
2024年04期 v.44;No.255 39+61+7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李珍玲;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给人类文明与社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近年来,文学和艺术开始认真、热情地探讨生态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也激发了各种体裁、各类媒介的“推测性叙事”,如科幻小说、气候小说、电影、电视、动漫、电子游戏等。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评论》(Neohelicon)、《文艺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CLCWeb:比较文学与文化》(CLCWeb: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Neohelicon创刊五十周年”暨“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国际会议在深圳召开。
2024年04期 v.44;No.255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3 ] <正>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ISSN 0257-0254) is a most highly-recognized peer-reviewed journal in China,and has been listed in Scopus and Ebsco.TSLA,launched in 1980 bimonthly,publishes original articles in Chinese or English in arts and humanities,especially literary studies.We cover any topic/issue involving,of,about or on but not confined to China in the fields of literary theory,critical theory,aesthetics,philosophy of art,cultural studies,etc.
2024年04期 v.44;No.255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下载本期数据